您好,欢迎访问山东NG南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0536-6999888
当前位置: NG体育·(南宫)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 NG南宫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ng体育电从环保装备制造等11个方面着手 今年济南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3-22 12:25:45 点击:

  NG体育3月21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力深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据悉,今年,我市将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工作,从环保装备制造、大气污染防治等11个方面着手,深入挖掘谋划项目,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同时ng体育电,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创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大环保智慧监管执法力度,大力提高科技监管支撑能力,非现场执法比例达到40%以上。

  去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全市PM 2.5浓度为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最优,3项指标全部达到省考核目标。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3年保持100%,水质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显著。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3个,创建成果总数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开展环境应急能力培训,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水平ng体育电。聚焦“一废一库一品一重”(危险废物、尾矿库、废弃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化工园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去年,我市靠前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四个一”(一个专班、一本台账、“一对一”对接、一套提速流程)环评审批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全年累计保障526个建设项目总量指标需求,累计完成1158个重点项目环评。持续提质增效、压缩审批时限,项目环评手续办结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与此同时,去年我市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建设“一基地、多体系”的综合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形成涵盖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综合利用业、生态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等五大领域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特色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2023年以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商河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经济开发区、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等8家园区相继获批开建。顺利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15项目标指标和94项重点任务,全市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持续优化。在2023年开展的省对各市新一轮“四减四增”年度评估中,我市获评优秀等次。碳监测评估试点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ng体育电,完成碳排放权交易12笔、交易配额260.8万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获得最高优良等次,8个区县入选省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名单。

  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以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为基础,科学谋划有经济效益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项目和能够减排污染物、有环境效益的治理项目。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工作,从环保装备制造、大气污染防治、碳减排、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ng体育电、环境风险隐患整治、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等11个方面着手,深入挖掘谋划项目,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攻坚战;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协调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ng体育电,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助力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将抓好第二轮“四减四增”终期评估,紧盯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煤炭消费等重要领域,谋划第三轮行动。持续推进各类试点示范,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创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持续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严控准入关口,落实新上“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做强环保产业,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组织开展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省级EOD试点推荐申报。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帮助指导正在创建的园区完善规划报告,鼓励尚未启动创建的园区尽快组织谋划。强化环评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紧盯2024年度重大项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等,扎实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加大环保智慧监管执法力度,大力提高科技监管支撑能力,发挥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作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非现场执法比例达到40%以上,实现统筹兼顾。

  原标题:从环保装备制造等11个方面着手 今年我市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