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这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宁夏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系统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逻辑、价值意蕴,以美丽宁夏建设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科学论述,强调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先在性和物质性。作为主体的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赋予自然界新的价值和尺度,不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最终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但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带来了人与人ng体育电、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带来的利益并不长远,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环境恶化、消费异化将会对人类发展长远利益产生负面影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赓续并传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首要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源泉。老子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明事物运行的规律是万物发展的根本,体现了人不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更不能成为自然万物准则的生态自然观;孔子一生以实现“仁爱”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将“泛爱众,而亲仁”主张推及自然,形成了“仁爱万物”为核心的生态道德观;古圣先贤设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社会完满、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美好社会;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前提下节制用度和友善关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伦理观,等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源远流长,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
习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重大课题,在高度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础上,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反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样态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表现的显著特质ng体育电。习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丰富完善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态意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丰富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态蕴涵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从价值立场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相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为之奋斗的根本出发点。人民对美好生态生活的需要,体现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遏制污染蔓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考核体制等,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让老百姓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价值旨归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结合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现代化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既坚定不移走绿色化、生态化的现代化道路,有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又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开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路径ng体育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不仅要综合考虑社会基本制度、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人文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而且要充分认识到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是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追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人类共同理想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不牺牲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深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可持续的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为构建全球生态正义贡献了中国智慧。生态正义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正义维度体现,是基于平等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期待。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治理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积极践行者。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中国提出了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张,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将“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之中,将绿色发展机遇同各国人民共享,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带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治理经验和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宁夏是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抓好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ng体育电、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锚定“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工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牢固树立全流域系统治理理念,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和重点河湖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持续改善水环境;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环境监管,提高污染废弃物处置水平,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持续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ng体育电,突出黄河长治久安,推进黄河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构筑稳固防线,保障黄河安澜健康;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康复为基的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生态环境投入机制、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完善生态环保督察机制。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由中卫市委宣传部、中卫市文明办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文明中卫”,旨在宣传中卫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全面展示中卫市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和对外宣传、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文艺、出版等方面重点、亮点工作。
★广大网友可点击下方“文明中卫”名片加关注,即可进入“文明中卫”微信公众平台。
(声明:“文明中卫”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属公益宣传。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